来源:91传媒 网站 时间:2025-10-29
——潞安焦化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朱进深入一线跟班写实
9月29日,晨光熹微,潞安焦化公司焦炉地下室灯火通明,该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朱进与调火工老李一同开始当班的巡检工作。“今天重点跟踪干熄焦大修后满负荷生产的调火作业,要确保每个环节规范可控。”他对老李说。
锁定关键风险 深挖问题根源
在地下室测温点,朱进俯身观察老李测量蓄热室小烟道温度的操作。“这个测温点的频次有没有具体规定?记录是否完整?”“规程里没有明确次数,我们每两小时测一次。”老李说。朱进翻开岗位操作规程,发现确实没有具体规定。
随后,朱进来到焦炉地下室回配风机旁,他擦了擦回配风机的铭牌问道:“咱们现在风机频率是多少,满负荷后预计达到多少?还有调节频率的依据是什么?”老李挠了挠头:“现在风机频率为35Hz,操作规程里只说根据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调节风机频率,没有具体的参数依据……”朱进接过话:“那要是满负荷情况下,风机频率能否满负荷运行?振幅会不会过大?氮氧化物排放是否可控并满足环保要求?这些数据没有系统的参数依据做支撑,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……”
制定整改措施 压实责任闭环
发现问题后,朱进立即召集生产技术科、车间管理人员及岗位人员,在现场展开讨论。“今天发现的问题,说明我们的规程措施还不够细致。”他翻开跟班写实表,“我建议完善以下三点:第一,明确蓄热室小烟道测温频次,每班不少于4次,数据必须实时记录;第二,制定回配风机启停与调节的明确参数标准,不能仅凭经验操作;第三,完善热修工排查内容,确保覆盖全部关键设备状态。”
老李点头表示:“之前我们确实凭经验操作居多,现在有了明确规定,操作起来更有依据。”
朱进接着说:“这些新要求必须立即培训到位。生产技术科今天就把修订后的规程整理出来,明天组织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培训,我也参加。同时,车间要安排专人每天检查执行情况,确保落到实处。”
措施纳入规程 规程融入行动
直到下午交接班,朱进才离开现场。他的跟班写实表上写满了当天的收获:“调火岗位全程跟踪——修订规程3处,明确测温频次、风机操作标准、热修等排查内容;培训计划已安排,明日执行……”
当天晚上,生产技术科根据朱进的建议,修订了《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》和《热修工排查制度》,新增了12条具体规定。第二天,所有相关岗位人员都接受了培训,现场的测温记录、设备点检等环节都按新要求执行。
在朱进的推动下,焦炉生产现场更加规范:每个测温点都贴上了频次要求标签,回配风机操作有了明确参数标准,热修工的排查记录更加完整翔实……这些变化,不仅让员工的操作更有章可循,更让他们的心里多了一份踏实。
朱进此次沉浸式的跟班写实,不仅精准排查了安全隐患、推动了问题整改,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一线工作法”的深刻内涵——没有高谈阔论,只有俯身实干;不是走过场,而是钉钉子。他深入现场与员工“零距离”交流,问得细、看得准,许多员工平时忽略的细节都被他敏锐捕捉,展现出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。
在跟班过程中,朱进不仅发现问题,还现场与技术人员、一线员工探讨解决方案,将管理思路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,让员工感受到管理层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。他带回的行业对标数据,没有让员工产生挫败感,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改进动力,形成了“正视差距、共同提升”的良好氛围。
“此次跟班写实构建的闭环管理体系,为潞安焦化公司后续生产优化与风险管控提供了精准依据。”安全监察部部长万虎兴说。管理者以“与员工打成一片”的工作作风,凝聚起管理层与一线员工的发展合力,逐步落实各项整改措施,有效防范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、环保、质量风险,筑牢了焦炉生产的安全防线。
“未来,随着各项整改措施的深入推进,我们将持续以‘一线工作法’破解生产难题,以精准管控护航提产增效,在安全生产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”朱进说。
(文 李佳琦 张卓 冀彦燕)
责任编辑:郝佳丽
91传媒
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
网站内容维护:集团91传媒 总机:0355-5921114
版权所有:91传媒(中国)官方网站
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,均为91传媒 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
51L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