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91传媒 网站 时间:2025-11-05
——慈林山煤业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常选斌跟班写实手记
“写实绝不能走形式,必须把问题根源挖透彻、整改措施落到位!”近日,慈林山煤业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常选斌将办公现场搬到作业前沿,聚焦生产瓶颈、紧盯安全隐患,精准通过工艺创新、设备改造、隐患清零等举措,破解多项长期制约矿井发展的难题,推动安全生产与生产效率实现双重提升。
工艺创新破运输困局 喷浆效率翻倍降风险
10月17日八点班,9号轨道大巷的喷浆作业现场一派忙碌,但效率偏低的问题引起了常选斌的注意。经实地勘察发现,9号煤皮带大巷、轨道大巷、回风大巷三条大巷需同步开展喷浆作业,喷浆料需求量巨大。其中,9号煤皮带大巷受场地限制,设备和材料运输成为突出难题。施工前需先抬高主皮带,再经联络巷铺设轨道完善运输线路,还要完成绞车安拆、电源接拆等多道工序,不仅导致喷浆效率大打折扣,还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。
“不能让运输瓶颈拖了生产后腿!”常选斌当即与一线作业人员、技术骨干现场研讨,结合三条大巷的布局特点,创新推出“跨巷软管联络喷浆工艺”。该工艺充分借助轨道巷运输优势,在轨道大巷与皮带大巷之间每隔100米开凿联络孔,同步敷设喷浆软管,实现喷浆料跨巷道定点直达输送。
设备改造激活生产潜能 日产煤量提升50%
在综采工作面跟班过程中,液压支架的“适配性短板”进入常选斌的视线。该支架支护范围偏小,难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煤需求,不仅安全风险较高,还制约了工作面推进效率。“得让支架‘活’起来,能伸能缩,真正护住作业空间!”带着这一目标,常选斌牵头组织专项调研,与专业厂家反复论证技术可行性,最终确定针对性改造方案。
改造聚焦机头与机尾最外侧两台端头支架,通过在顶梁与掩护梁侧部加装可伸缩侧护顶装置,实现支护范围的灵活扩展。改造后的端头支架“防护力”显著提升,作业人员无需再进入切顶区回柱,安全系数大幅提高。数据显示,改造后每班可减员4人,端头支护时间从两个半小时压缩至30分钟,工作面循环数从4个增至6个,日产煤量从2300吨跃升至3450吨,直接工效达246.4吨/工,每年预计可节约人工成本40多万元。
隐患清零筑牢安全防线 保障生产持续稳定
“设备隐患是安全生产的‘绊脚石’,必须发现一处、整改一处、清零一处!”在9201工作面写实期间,常选斌细致排查每处生产环节,发现刮板输送机存在锯齿环缺少涨销、溜槽不平直等隐患,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,极易引发断链、飘链事故,导致工作面停产。
针对这一情况,常选斌当即下达整改指令,要求立即更换损坏部件,并组织技术人员、检修人员连夜制定整改方案。方案明确了设备巡检标准、责任分工和整改时限,同步建立完善设备维护档案,形成“排查-整改-复查-归档”的闭环管理机制。通过系列精准整改措施,刮板输送机的各类隐患在短期内全部消除,保障了工作面持续稳定生产。
一线跟班写实是破解生产难题的关键举措。此次常选斌深入一线“把脉问诊”,通过工艺创新、设备改造、隐患清零等一系列精准施策,不仅破解了慈林山煤矿深层次发展掣肘,更激活了老矿井的内生动力。
(文 子冰 宋洁)
责任编辑:李世臣
91传媒
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
网站内容维护:集团91传媒 总机:0355-5921114
版权所有:91传媒(中国)官方网站
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,均为91传媒 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
51L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