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传媒

人才工程

经营管理

人才工程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人才工程

王庄煤矿:深耕人才培养 练就“技术顶流”

来源:91传媒 网站    时间:2025-11-03 浏览次数:

围绕人才战略,王庄煤矿在夯实传统“引育用留”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,以“生态圈”思维重构人才培养体系。通过搭台子、架梯子、铺路子,为“千里马”铺就起奋蹄赛道,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“引擎”。

搭台子一线淬炼 固本强基

人才成长需学、练同频,更需知、行共振。该矿把握知行合一育人本质,不搞纸上谈兵的空泛培训,紧扣企业生产实际,主动打破学习与生产壁垒,把业务提升、技能锻炼融入工作日常,转移到现场实践。

在该矿职工学校,每月都会针对各专业队组遇到的疑难要点,开展“技术干部上讲台”培训活动。

“大家遇到的电器传感系统异常,正好用今天讲的线路排查法拆解,谁来分享下实操难点?”该矿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冯书兵正为300余名职工分享如何快速处置井下电气故障。

话音未落,便有职工举起了手,所作回答也引起了热烈讨论。通过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,每个部门的业务骨干都走上台前。机电部电气设备大拿讲解设备维修技巧,地测部门骨干讲地质数据分析,刚入职大学生也站上讲台分享数字化办公小妙招,隐性经验变成了全矿的共享财富。

在干部职工相互学习中,“技术干部上讲台”在两年时间内陪伴广大干部职工走过近400期课程。从智能开采系统操作技能、设备维修到疑难问题攻关等,全是一线急需的“硬知识”。经职工学校充电后,该矿将培训转向实践模拟,利用现有的运输巷、回风巷,专门为职工打造了集教学、实训、维修于一体的实训基地,覆盖综采、机电、通防等重点岗位,能同时开展技能训练和技术交流。井下实景环境让职工在“真刀真枪”的氛围中磨炼技艺,真正实现在学中练、在练中精。

驾梯子系统培育 筑基塑形

人才培养不是“一阵风”的短期任务,而是一项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,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的“长效化”系统工程。该矿着眼长远,为不同阶段、不同类型的人才量身打造成长体系,让新人快速扎根、骨干持续突破,形成“自驱动”的成长闭环。

“从入职时的理论培训,到跟着师傅到工作面现场手把手教学,再到每月的业务考试,矿上帮我把成长路径规划得明明白白。”今年刚入职边角煤采掘队生产班的李毅,说起自己工作后的成长变化感慨万千。他口中的“成长路径”,正是该矿综合长远发展,从培训“育苗”、导师带徒“壮苗”、考核“选苗”等多维度发力,构建起人才成长全周期培育体系。

该矿搭建“周复盘——月分享——季考核——期满评”的全周期成长闭环,时时关注、记录着人才成长的每一步。创新推行的师徒“捆绑考核”,实现了导师激励与徒弟绩效薪酬随考核结果同步浮动,以利益共同体模式驱动教与学的同频共振。

人才选优与梯队建强,离不开考核的“硬抓手”。该矿坚持严考核、硬约束、强激励的导向,将科学考核与规范晋升机制紧密融合,以制度为纲,规范选拔流程,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地。一手抓人员选拔聘用,严格把好“入口关”;一手抓考核结果运用,畅通“出口关”。通过推荐、资格审查、综合考评等多环节,做到凭能力用人、用实绩比高低、以贡献论英雄,让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、劣者汰成为常态。

铺路子攻坚克难 双向赋能

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,是实现个人成长与矿山发展的双向奔赴。该矿将人才成长与发展战略深度绑定,让人才在重大项目攻坚现场成长。

“在计算测量数据时,要遵循奇进偶不进、四舍六入的方式进行计算……”水害防治现场,该矿地测科骨干周何灿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及近期水量变化,对青年员工在测量数据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现场指导教学。

将人才锻造置于关键项目前沿,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真本领、增长硬实力,实现了“在攻坚中成长,在克难中成才”良性循环。

该矿在安装现代化高装备、大采高工艺工程中,机修厂负责人任建业带领职工安装完成了煤矿井下大型装备换装、维修站,工作效率提高1倍。

王庄煤矿以“生态圈”思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通过“搭台子”让技能在一线淬炼,“架梯子”让成长有章可循,“铺路子”让价值在攻坚中彰显。不仅让职工在这片沃土上找到成长赛道,更让“伯乐相马”成为“人人可成千里马、企业自有万马奔”的生动实践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。

(文 矫治)


责任编辑:李世臣

91传媒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
网站内容维护:集团91传媒     总机:0355-5921114
版权所有:91传媒(中国)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  
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,均为91传媒 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
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
51La
91传媒